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,民間傳統習俗中,祭祀規模最為盛大,最為普遍的節日。
原本為道家地官赦罪,一般家庭祭祖祈求療福之日,同時也是佛教"盂蘭會"..
解救先人倒懸之苦的日子,由於梁武帝到「同秦寺」開盂蘭盆齋,
布施食物濟助蒼生百姓,作為祈求歷代祖先冥福,首開我國「普渡」風氣先端,
沿傳 逾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。
最為國人熟悉的是「北基隆、南虎尾」,
嫁到虎尾的媳婦當然要來分享一下在地文化故事!
虎尾中元普度祭典下午3點起盛大登場,吸引大批人潮前往看熱鬧。
今天虎尾舉行的中元普渡,屬於「市普」,也稱「街仔普」,
它是後來移民虎尾的人,所形成新形式的普渡,成型於日治時期,
主要是新移民者向舊居住的亡魂做普渡,期以保佑平安,生意興隆,
是以陰間的大士爺為主要祭祀對象,原則上屬於「祭鬼」形式,
可說是一種移民者向原居者拜碼頭的一種儀式。
在虎尾市街上的店家攤販及各業角頭,在「各有所本」的祭祀緣由下,
決定劃分為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、德興宮、福德區等七個區域來舉行。
遍布於虎尾每一角落的普渡祭典區域,彼此都有各自制訂的值年主普執事模式。
每年從七月一日鬼門開啟頭一天,各區就分別搭建普壇,備辦香案及豐盛祭品,
歡迎腳程較快的好兄弟來到人間,中元當天更一字排開,在各個普壇陳設拜亭,
擺置紙糊的大士爺、翰林所、同歸所、孤衣山,以及長達數公里的桌案,
讓參加祭拜的民眾放置各供品。
虎尾7個普度區各有特色,今晚互相拼場,其中南區肉山、北區冰雕、
中區景觀藝術、西區瓜果題字、德興區王爺、東區為炮城、福德區土地公,
雖然雨勢不斷,仍澆不熄遊客的玩興,各區仍都是人潮滾滾。
芋頭雕刻的立體麒麟
西瓜提字....展現雲林真是個農業首都...人"材"集集...
冰雕....宥哥哥第一次觸摸大型冰雕^^
樂仔當然也是好奇寶寶...
虎尾中元普度祭開香,大士爺坐鎮。
為什麼要擺置紙糊大士爺呢?
那是因為有一些孤魂野鬼,由於某種因素而進不了鬼城,
所以觀音乃化身為大士爺幫助這些孤魂進鬼城,普度完後,
要把紙糊大士爺奉請回去,所以才需火化恭請大士爺回去。
普壇牌樓門面佈置的非常的美輪美奐,
讓整個虎尾街入夜後沐浴在一片亮麗絢爛的燈海中之外,
祭典上更是極盡豪華堂皇之能事,各種禽畜牲禮、花卉蔬果、糕餅糧禾、
海鮮魚貝、中外菸酒 …樣樣俱全,無一不備。
肉山脯林,滿漢全席,令人嘆為觀止。
互相在爭奪...誰才是最豐盛的!!!
海產店準備的大龍蝦...扇貝及紅蟳等.....
連水果漁船都開進來嚕........
豬公祭祀........
飲料缶頭山丘
冰雕戰船
非常吸晴的紙作高跟鞋...
燈火通明的虎尾街...攤販+人潮...成了最特別的夜景
電音三太子之搖滾熱舞....
虎尾圓環
虎尾滿街都是人潮
中區美食街....
街頭速描也有耶^^
布袋戲黃俊雄大師的《史豔文藏鏡人終極戰》
這位國寶極的人物我還有機會近距離地親眼親耳看他現場表演耶!
太令人興奮了...
小時候看布袋戲的回憶,一股腦兒全擁上來了...真的非常的感動+精彩
明華園孫翠鳳領軍演出的《馬車夫與大捕快》
這大陣仗的歌仔戲,因沒有標示地圖讓我們繞了一大圈才找到@@
完全沒有因下雨滿地的泥濘而澆息想看表演人潮的心情耶....四面八方的人潮...
一家四口站到最最最後面看表演.........
大小王子直說..........我要看歌仔戲.......
殊不知大帥一直想逃之夭夭了@@ (因全程抱樂仔腰痛到不行)
明華園就是不一樣...
佈景精緻度和服裝造型各方面都是高水準.........
入夜之後,各個祭典場區除了轟動武林的布袋戲及歌仔戲外,
電子琴豔歌豔舞的鋼管舞女郎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更是令人臉紅心跳100呀
九點半之後...還有搭建炮城燃放蜂炮,在美麗的煙火下畫上中元節的句點^^
整個祭典活動成為虎尾地方上熱鬧滾滾的一大盛事。
joyce媽咪:俗稱的鬼月在虎尾一點都不可怕............反而是熱鬧非凡的慶典活動!!
完全顛覆了傳統對鬼月的陰森恐怖之景像!!其實農曆七月是教孝月...
祈願大家要孝順敬親的意念...讓已過往的親人朋友們也能豐衣足食..
更重要的是.....平日就要順天順從父母恩^^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最大的遺憾@@