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發燒時,媽咪這位緊張大師肯定急著像熱鍋上的螞蟻,
眼看著溫度計上的數字從38~39.5,
不用二話,退燒藥水就是往孩子嘴巴一倒....
1~2小時之內,孩子大量流汗,溫度也退了.....媽咪的心情像是洗3溫暖般的,也放鬆下來了....
但這樣處理孩子退燒真的是"好"的嗎?
沒錯~~~我想95%的家長都是如此行動的!
當然包含我這2個有熱性痙攣(點入了解)的兒子們....
退燒藥水退不下來....就用肛塞....因超怕他們又再度熱痙攣....
曾經被他們驚嚇到臉色慘白地跑急診忘了穿鞋@@
但在日前我一位好姐妹,小熊媽咪的2熊寶貝11M,
連續發燒4天,最高39.5,完全沒有看醫生,沒有靠退燒藥,自行退燒且戰勝病毒...
你看看,這位媽咪的心臟果真是很強,才能做到讓孩子自行產生抗體...
然而小熊媽咪的經驗給我很大的安全感...
她讓我更清楚,即使我的大小王子曾有過熱痙攣體質,
也可以試試讓孩子自行產出抗體的,雖然在安撫孩子不舒服的過程,並不件容易的事...
其實媽咪對孩子的身體狀況是最清楚的,只要沒有什麼嚴重的狀況,
一般病毒的發展期3~4天,如果只有單純發燒,可以自行觀察孩子的情況,
因在初期就算看了兒醫,醫生只會給予退燒藥安慰,
也要等到孩子的病狀明顯後才能對症下藥的...
6月底,樂仔腺病毒高燒持續了6天才完全退下來,當時掛了2次急診,
又是抽血又是驗尿,當時醫生並未查出病情又因報告正常,
只給退燒藥及抗生素,就回家了...
然而回家仍是持續的高燒不退,這種莫名的高燒曾最高來到41度,嚇到我又幾夜沒睡@@
第4天求助台大醫院,才得知是腺病毒....
因樂仔發燒期間不吃不喝,有脫水情況,醫生建議住院休息....
在小熊媽咪的關心下,雖然前3天還是給予退燒藥,
但都會撐到39.5度以上才給,(深怕熱痙攣又發生)
之後就只靠點滴及養生液+益生菌+金銀花來調整增加他的體力...
(因他什麼都不想吃,而養生液認證能有效增加其T細胞的自然活性)
樂仔只有單純的發燒,並沒有任何的流鼻水或咳嗽或其他症狀,
完全沒吃任何的抗生素及消炎藥....安然的度過發燒時期^^
出院後,他才恢復正常飲食...
所以其實不給退燒藥,孩子仍然可以自行產出免疫而退燒的呀!!
請記得~~~發燒只是一個"過程"...........
以下是我在FB看到黃瑽寧醫生分享非常棒的故事資訊.....
下次孩子發燒就不需要如此窮緊張了^^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文片段取自親子天下雜誌---免疫細胞比你還會教小孩---
初生嬰兒的免疫系統如同一張白紙,正如他們的心智對善惡毫無概念,
之後藉由父母的教導及環境的影響,才漸漸塑造成不同的免疫傾向、不同的氣質個性。
免疫系統的建立也和教養一樣,若過度放縱會遭致危險,
但太過保護也可能錯過成長的機會。
免疫系統的建立正是如此錯綜複雜,因此別再把「打造免疫力」當做蓋房子一樣,
以為喝喝牛奶、吃吃維他命,鋼筋水泥堆上去就能完成,絕對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。
人體內主要可分為兩種淋巴球:T細胞和B細胞。
先討論再出手的免疫機制
B 細胞負責產生各式各樣的抗體,只要身體有出現外來物質,
或任何風吹草動,B細胞一定在第一時間衝上前去了解狀況。
如果來犯的敵人太過猛烈,比如說細菌感染,
B細胞會馬上釋放大量的抗體攻擊,以防止更進一步的傷害。
這種快速的反應可以在數小時之內就發動,非常有效率,
是人體對抗細菌病毒的重要防線之一。
但在很多時候,
B細胞衝上前去了解狀況後,忽然有點猶豫不決,不知該不該發動攻擊。
猶豫不決的原因可能是敵人看起來很慈祥,並不像是壞人;
或者看起來很熟 悉,會不會是某個遠房親戚,怕誤傷了善類。
在這種狀況下,
B細胞就會帶著外來物質「請示」T細胞,兩種淋巴球好好討論一下。
最後如果T細胞決定「這是壞人,請不客氣的殺下去」的話,
B細胞就會釋放出比之前更具殺傷力、更精準,
甚至更持久的抗體,把敵人清除得一乾二淨。
這個「小組討論」的過程大概需要數天 的時間,
也因此大多數的感冒,都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才能自然痊癒,
就是因為B細胞與T細胞經過3~4天討論之後,
才能製造出「精英版」的抗體,有效遏止病毒的擴散。
回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,父母對我的教養模式,
真的很像B細胞與T細胞之間的互動。
從小我的生活教育、學校課業,都是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在照顧著。
情感上媽媽就像是B細胞,天天在我身邊保護我,
不被外來的錯誤資訊、口頭禪、壞習慣等等影響,做即時的糾正與教導。
然而常常到了晚上,媽媽會神神祕祕的關上房門,向爸爸報告我的狀況,
並且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解決教養上的棘手問題。
這時候爸爸就扮演T細胞的角色,和B細胞一起研擬「更精準、更有效」的教養方針,
而我只 能在自己房間,無助的等待他們宣判「如何治我」。
爸媽最終的決議,通常最後會變成「家規」,也就是必須遵守很長一段時間了。
向B細胞和T細胞學教養分工
不知道每個人的家庭,
都有像我父母一樣,像B細胞、T細胞一樣的分工嗎?
說不定上帝在創造這兩種免疫淋巴球的時候,
就偷偷的模擬了典型父母雙親互動的模式。
反過來說,
如果做為父親的T細胞不好好把關,任憑B細胞隨便製造抗體,
那麼這些抗體很可能會反過來攻擊自己的細胞,
並且導致嚴重的自體免疫疾病;
這就好像是嚴厲的家長,不論對錯、不分青紅皂白的懲罰孩子一樣,
傷得太深,親子關係也就崩解了。
反之如果身為母親的B細胞懶散不做事、不製造抗體,
那麼身體必定會反覆的感染;
這就好像是懶散的家長,放任孩子染上各樣的惡習,最終誤了他一生。
將來當孩子生病時,先別急著退燒,
而是想像一下他們體內的兩種淋巴球,正在研擬對策來對抗疾病。
此刻是不是夫妻倆也可以坐下來,
學學淋巴球,理性的討論出好的方針,對教養上才更有幫助。
joyce語錄:信任你的孩子,信任孩子內在的平安和力量....